汉末三国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
东汉末年,宦官专权,凉州军阀董卓以“勤王”为名进京,烧杀抢掠,把持朝政,废少帝,立陈留王刘协?(汉献帝)为帝。
190年,袁术、韩馥、孔伷、刘岱、王匡、张邈、乔瑁、袁遗、鲍信、孔融、张超、公孙瓒、张杨、孙坚、袁绍、曹操、马腾、陶谦共十八路诸侯逼近洛阳。
191年,孙坚击败董卓,董卓携献帝西逃长安,自此天下大乱,天下诸侯开始疯抢地盘。
曹操领兖州,袁绍吞并韩馥。
192年,王允收买吕布诛杀董卓,董卓部将李傕、郭汜攻入长安,献帝东逃。
曹操收降青州。
刘表部下射杀孙坚。
193年,曹操父亲在徐州被杀,曹操围徐州。
袁术北攻曹操败逃九江,后杀扬州刺史陈温,据淮南。
袁绍命高干领并州。卢布投靠张扬。公孙瓒破居庸。
195年,李傕郭汜反目, 张济迁帝洛阳,被李傕部下杨奉劫走。
曹操在巨野大胜吕布,刘备收留吕布驻小沛。
袁绍破北海占青州,破公孙瓒,大收其地。
刘繇夺取豫章。
194年,刘备救徐谦。后徐谦去世,刘备领徐州。
兖州张邈叛曹迎吕布,吕布在濮阳大胜曹操。
刘焉卒,刘璋领益州,张鲁在汉中自立。
196年,孙策攻下曲阿,后叛袁术。
吕布袭取徐州,刘备驻小沛。
曹操迁帝许昌,大破杨奉,杨奉投袁术。张济战死,其从子张绣领其众。
197年,曹操讨伐张绣战败,典韦战死。
孙策夺吴郡。
曹操、刘备、吕布联军破寿春,袁术败逃。后袁术称帝,重回寿春。刘繇病死,华歆领其众,郭汜被部下杀死。
199年,袁绍破公孙瓒,公孙瓒战死。张扬部下杨丑杀死张扬投降袁绍。
袁术举众投靠袁绍,曹操命刘备狙击袁术,袁术卒,刘备袭得徐州。
张绣降曹操,华歆降孙策。
198年,吕布破刘备俘虏其妻儿,刘备投曹操。后曹操破徐州,杀吕布。
李傕被部下段煨杀死,传首许昌,曹操领其领长安。
201年,刘备三兄弟相聚,败于曹操后投奔刘表驻守新野。
200年,曹操破徐州,俘虏刘备妻女,收降关羽,刘备投袁绍。
官渡之战,曹操两万人大胜袁绍十一万。
孙策被刺杀,孙权继位。
202年,袁绍病死。其子袁尚、袁熙、袁谭及其外甥高干四分其地。
?204年,曹操破邺城,高干投降。
公孙度卒,其子继位。
205年,曹军斩袁谭,袁熙、袁尚北投乌桓,高干反曹。次年高干被曹操灭。207年,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出山。
208年,刘表去世,刘琼继位。曹操南下荆州,刘琼投降,刘备在长坂坡被追上并被击溃,刘备轻骑逃江夏。
赤壁之战,周瑜火烧曹营,曹操败。刘备率军南下,收江南四郡。
209年,曹仁跟孙权相持一年,终放弃南郡。孙权分郡南岸地给刘备,并许配自己妹妹孙尚香给刘备。
?210年,刘备亲自到吴借荆州,孙权拒绝。不久36岁的周瑜病死,鲁肃接任。鲁肃建议孙权将荆州借给了刘备。同年孙权收管交州。
212年,刘备攻川,收下白水关。孙权将治所从吴迁到秣陵,改名建业。马超兵败曹操投奔张鲁,次年,曹操受封魏公。
214年,马超投降刘备。刘备、诸葛亮合围成都,刘璋投降。
215年,张鲁投降曹操。孙权要求刘备还荆州,刘备拒还。双方经战,孙刘分荆州。次年,曹操封魏王。
220年,曹操病逝。汉献帝被迫禅位给曹丕,曹丕称帝,国号魏。东吴吕蒙偷袭荆州,关羽兵败被杀。
221年,刘备称帝,国号汉。张飞部下杀死张飞后投吴。刘备亲政孙权,孙权求和不成向曹丕称臣。
223年,刘备去世,托孤诸葛亮。孟获反,两年后被诸葛亮平灭。
226年,曹丕死。
229年,孙权称帝。
249年,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控朝政。
263年,司马昭灭蜀。
265年,司马昭卒,曹奂被迫禅位给司马炎,魏灭亡。司马炎称帝,国号晋。
280年,晋灭吴,三国结束
在东汉王朝统治末期的时候,皇帝根本无法把控朝政,国家大权旁落,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。各地割据势力将天下划分,而这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他们三位。
在赤壁之战中,曹操被孙刘联军所打败,从此便正式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。
在之后的时间里,蜀汉政权的诸葛亮多次带领军队北伐曹魏,但始终没能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。
后来曹魏政权的实权逐渐被大将军司马懿所掌控,最后发动政变使得曹魏灭亡,三国时代也正式结束,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晋朝时期。
三国演义故事是以时间为顺序发展的,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,各地方武装势力各自为政互相攻伐;董卓专政后,18路诸侯讨伐董卓;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官渡之战灭袁绍后迅速崛起,之后平定北方;曹操南下、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盟,刘备占荆州、取西川形成鼎足之势。后吴蜀均为曹魏所灭。
一、三国历史分为五个阶段?
①
分五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群雄逐鹿(公元184~208)
第二阶段赤壁之战(公元208~219)
第三阶段三国鼎立(公元220~229)
第四阶段南征北战(公元223~234)
第五阶段三分归晋(公元235~280)
广义三国从一八四年开始,狭义三国从曹丕称帝开始。
②
黄巾起义、董卓之乱、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、三国归晋五大部分。
1、黄巾起义
黄巾起义,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,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,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(公元184年)。
当时朝廷腐败、宦官外戚争斗不止、边疆战事不断,国势日趋疲弱,又因全国大旱,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,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,纷纷揭竿而起。
他们头扎黄巾,高喊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的口号,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,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
为平息叛乱,各地拥兵自重,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,但军阀割据、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,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。
2、董卓之乱
中平六年,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,废汉少帝,立陈留王刘协为帝,自为相国,独揽朝政。
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,讨伐董卓,卓败,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,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。行前,董卓士卒大肆烧掠,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。初平三年,董卓被王允、吕布所杀。
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,时间虽短,却使东汉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董卓专权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,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。东汉政权日趋衰败,三国群雄在此期间先后登场,军阀混战的三国乱世由此开启。
3、群雄逐鹿
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,每个都有豪强割据。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,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。
在这些割据势力中,曹操、袁绍、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著名的势力外,另外还有一些势力的崛起经过,更能呈现出乱世所发展出的不同模式。
4、三国鼎立
赤壁之战时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。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,定都洛阳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次年刘备称帝,定都成都,史称蜀汉。
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。229年孙权称帝,定都建邺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,至此三国正式成立。
此后的数十年内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,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。
5、三国归晋
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,以做好篡夺准备,命钟会、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,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。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,进逼成都。
最后刘禅投降,蜀汉灭亡,史称魏灭蜀之战。及后钟会、姜维意图叛变,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。不久司马昭去世,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,曹魏灭亡。司马炎建立晋朝,是为晋武帝,定都洛阳,史称西晋。
经过多年准备,279年王浚、杜预上书司马炎,认为是时候伐吴,贾充、荀勖等则以“西北未定”的理由反对。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,公元280年,西晋灭东吴,统一中国,至此三国时期结束,进入晋朝时期。
汉末三国演变的大致过程是黄巾起义,十常侍动乱,董卓入京乱政,关东十八路诸侯讨董,群雄逐鹿,三国鼎立。